置百丈玄冰而崩裂,掷须臾池水而漂摇。

国学文化论著精选

国学文化论著精选 admin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经典

       讲授大纲

 

          主讲人:张志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易是国学文化的源头活水,弘扬传统必须传承周易文化。周易的精华在于阴阳太极,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必须平衡,有机结合。这就是中国式思维,中国式方略。我们应该敬畏周易这部经典!

以下,从5个方面看《周易》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1,《周易》三大法宝

《周易》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

《周易》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周易》是人生为人类谋事的大智慧;

2,世界上最聪敏最有智慧的是中国人和犹太人。

他们勤奋好学,艰苦奋斗。聪敏不等于智慧。

为什么能这样呢?中国人有《周易》这样的大智慧经典指导。犹太教早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圣经思想早就教导了犹太人。犹太人在中东耶路撒冷根深蒂固。现在的以色列就是犹太人国家。

 犹太名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是犹太人。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犹太人。

现代战略学家基辛格是犹太人。

  现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安全顾问沙利文也都是犹太人。

美国华尔街金融是犹太人控制着,世界财富也是              犹太财团盘踞着。

中国名人:秦皇汉武……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

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学生子夏对落难的宋国公子司马牛讲的话。我们该如何解读呢?联系历史上三位摄政皇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谁福贵?是武则天。再联系民国时期宋家三姐妹谁福贵?是宋美龄。

九五之尊就是富贵的概括。

历史人物的借鉴要我们既相信命,更相信运,还是要奋发图强。

4,运势把握住三个字

    上,凡是人都应该上进。

止,做人行事要适可而止,不可冒进,不能贪得无厌。

正,做个顶天立地人,堂堂正正。

    七上八下是做人的准则。

5,心想事成

   人是一个有信念的动物,人必需要有信念、信仰。

论语中子路问政。子路请教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要有足兵、足粮、足信念三个条件。子路问如果去掉一个,该去谁?孔子说去掉足兵;子路又问如果再去掉一个,孔子说去掉足粮。对于信念,孔子是要坚守的不能去掉。千百年以前,孔圣人就知道国家、民族不可以没有信念,没有信仰。世界上有人信上帝,有人信鬼,也有人信仰西方所谓民主。中国人不信鬼,不信神,只信人,信中国人自己奋发图强,信自己修炼成长。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学东学西,走了多少弯路,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百年奋斗,百年复兴,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富强梦。这就是理想信仰的伟大力量。

(20211026日在河南伏羲文化研究院的演讲稿)


      上海金融中心的风水奥妙

        ___2019年上海交大春季国学班讲稿

            张志哲(华东师范大学)

东南沿海城市离不开水,水形态在风水术中占有30%的作用。上海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它凸出的地形和东海形成了一个外大环抱的“有情水局”。东海像伸出一双大手,一直伸往长江,另一只伸向钱塘江,紧紧环抱着整个上海滩。

黄浦江龙脉_上海发源于上海青浦区定山湖,流经整个上海市,并在外白渡桥接纳吴淞江后在吴淞口注入长江。这是长江“大水龙脉”,在进入东海前的最后一条支龙,称之为“黄浦江龙脉”。在“黄浦江龙脉”这道“九曲来水”之中,当属陆家嘴这个“环保有情水”最为得力。黄浦江水成椭圆形,紧紧环抱整个上海城市中心,称之为“玉带环腰”,即古代官人腰带,像这种天然形成的“环抱水局”如此漂亮风水宝地比较少见。关键的是陆家嘴还对着吴淞口的出口。而陆家嘴前方的江面正是“黄浦江龙脉”和“吴淞江龙脉”双龙汇聚之处。在风水术上,地形正对着“九曲来龙”之水,同样属于有情水的大成格局。但是“吴淞江龙脉”冲出之后,迅速与“黄浦江龙脉”汇聚。其停留的时间太短,所以“水龙的气场”无法立即到达陆家嘴。直接对着“水龙脉”出口的陆家嘴却无法得到“龙脉之气”。怎么办呢?要从建筑布局风水设计上想方设法。现在的上海东方明珠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二座建筑物就是把“吴淞江龙脉”勾引过来了。采用的是“呼形喝象”的风水原理,具体到用四颗龙珠抓住它,让“吴淞江龙脉”出江后不要走得快,先到陆家嘴逗留一下,然后再跟大龙一起走。此等浑然天成的至上风水格局,在世界城市结构上也是少见,唯有上海陆家嘴得天独厚。所以在上海,几乎所有金融机构总部驻扎在陆家嘴了。陆家嘴就是上海金融中心的根基,它的风水好坏关系到国家金融事业。

然而,1995年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主导兴建的环球金融中心却有破局之疑。它号称亚洲第一高楼,耗资73亿人民币。1995年公布的设计图案,是双刀托日,即两把日本军刀顶着日本国旗。1998年开工建造。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又停工了。当时对于这座高楼造型的非议,在上海舆论界一直不停。鉴于舆论的压力,2005年,日本将圆形设计图改成倒方形设计图,在风水术上讲的是运用了“形态风水”,即“呼形喝象”。但日本人是有“双刀托日”意图,即所谓“早日鱼肚白”和“钢钉钉龙脉”说,是把陆家嘴比喻成白鱼肚,通过两把军刀挑破鱼肚,破坏黄浦江风水格局。实际上,“形态风水”的煞气在风水大局中的影响不是很大,最多有10%作用。至于“钉龙脉”对于高楼大厦的风水破坏是微乎其微。但是,对于陆家嘴风水上还是有影响的。

这里补讲一下风水术上的所谓理气、峦头、形态。

第一,理气:方位学、分金说

       比如盗墓小说里讲,胡八一常提到的

“分金定穴”。重要性的作用比例为35%.

第二,峦头:山形、地形、气场

      比如靠山面水或山形状、水形状、地形状……等带来的的气场。从建筑物看,关键是它有没有形成煞气。重要性的作用比例为55%.

第三,形态:单纯的造型

   比如石狮、大象、貔貅等,均属“呼形喝象”之类,排除建筑物的“煞气”,它们只是造型像,称之形态风水。重要性的作用比例为10%.

我们再回过来讲上海陆家嘴建筑风水布局,前面说的日本环球金融中心(492米高)刚封顶三个月,2008年上海中心大厦(632米高,世界第二高楼,仅次于迪拜高楼)开建。上海中心设计图中的琅琊棒(钢刀),玄冰剑(上海之剑),亢龙锏这三个方案,能够形成“天斩煞”的锋利武器,应对环球金融中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刀口都是直接对着日本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高楼632米比环球金融中心高出140米。居高临下的上海中心任何一把刀都可以轻松封住环球金融中心。比如:①上海中心运用了盘旋环绕的建筑造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造气场-“龙卷风气场”。②上中心从上到下的所有外墙全是透光玻璃。当“龙卷风”将“钢刀天斩煞”打散之后,其大部分“煞气”会被“龙卷风”抛力到九霄云之外。而在“抛”的过程中,绵薄的“煞气”则会透过玻璃慢慢环绕在整座大厦里面。

上海浦东陆家嘴集中了五座大建筑物: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金茂大厦与上海中心是同一个设计团队设计的,他们的风水设计理念非常清晰,按照当时的市政府办公厅要求,我们上海市易经学会与他们多次交流,提出如何应对日本环球金融中心的风水破局,他们基本上接受了我们的意见。


                           生活处处有禅茶




国学文化与感悟人生

张志哲主讲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因为信仰危机,人们忧虑就多了,种种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使人们情绪不定,造成50%以上的病痛。实际上,40%忧虑是不可能发生,30%是过去发生的忧虑,20%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只有10%才是值得事先考虑的。我们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现代中国人靠什么安身立命?习近平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所谓精神家园就是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信仰寄托的地方。国学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它完全可以开悟中国人的心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

国学文化就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冲击,日本学界发出了提倡“国学”的呼声。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商议,想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并于次年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当时旅居日本的章太炎主编《民报》时,曾举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

将国学看成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主要是章太炎和邓实提出来的。显然这种意义的“国学”就是“中国学”,是针对“外国学”而提出的,“国学”之兴亡与国家的兴亡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定义,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已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国学”如果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可分为六类:六艺(六经)、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中医)。如果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可分为四类: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如果按照现代科学分类,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按着学术流派来说,主要有儒家、道家、佛家以及中医学等。不能把国学仅仅看成是儒学。

从传统分类看,经典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刘艺”一一《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经典,是中国原创精神主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大思想源头,近代儒学家马一浮就说过:“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他说的六艺是大六艺,也就是六经。古文经学派按时问先后排序,将《易经》排在六经的第一位。另一位近代儒学家熊十力则出佛入儒,最后归宗于大易。

()

国学文化的架构就是一源三流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架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在玉树,从这里流出三条河: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易”,三流是儒、道、佛()。为什么《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易》在六经中起源最早。传说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伏羲就创作了八卦。目前最早的一个八卦图案是在20065月在河南淮阳发现的,是离卦,刻在一个黑陶纺轮上,距今四千五百年。八卦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先八卦,后有《易经》。

《周易》经文《易经》学术界已认定为西周初周文王父子所作,传文《易传》为战国时期孔子所作,从汉代开始历代都有解“易”之作(易学)。《易经》、《易传》、“易学”不仅是“易文化”形成的三阶段,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周易》成书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

《易经》这本书,是世界四大经典之一。世界四大经典分别代表了四大文化:《圣经》是西方文化第一经典,《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第一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化第一经典,而《易经》作为东方文化的第一经典,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同时也是日本、韩国这些东方民族做尊崇的。韩国国旗就是太极八卦;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大和”就是取自于《周易》:“保和大和,乃利贞”,日本的国教神道教,取自于《周易》“神道设教”。如果将世界文化分为东西文化的话,那么西方文化可以用《圣经》来代表,东方文化可以用《周易》来代表。

距今3000年左右(西周前期)成书的《周易》经文过了500年之后导源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及其他诸子百家,也影响了中国化的佛家。从学术源流看,孔子弘扬了《周易》乾卦精神,老子弘扬了《周易》坤卦精神。《周易》不仅是人类轴心时代唯一一本有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经典,而且是唯一一本书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儒家将《周易》奉为五经之首,道家将《周易》奉为三玄之一。

两汉末年,也就是公元前后,从古印度传来了佛教,它是从三条道路传过来的一一南传、藏传、汉传。此后佛教就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到隋唐朝时代,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八个宗派,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我们就不能说佛家源于《易经》,但禅宗则受到《易经》的影响,禅宗就是印度大乘佛教与中国三玄(易、老、庄)相结合的产物。

一源三流”可分解为八个字:易为主干,三教互补。有人做了一副对联:“易贯儒道佛,道统天地人”。其中“儒道佛”的“道”是道家、道教;而“道统天地人”的“道”则是“大易之道”。这个“大易之道”不仅深深影响了儒家、道家和中国化佛家,而且影响到了中医理论的形成,如果加上中医,这幅对联应该是“易贯儒道佛医,道统天地人心”。所以说,中华文化表面上出这么多家,实际上是互补的,有一条主干线贯穿其中。

在国学文化历史长河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用源头的那一泓清泉,聚成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大易之道”构成中华文明的主线和中华文化的支点。

()

国学文化的精神支柱就是阴阳中和

国学文化精神支柱是“阴阳中和”。《易经》究竟是讲什么的?我们看一看“易”这个字就明白了。“易”字有两种写法,其中一种写法像蜥蜴,蜥蜴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第二种写法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日是太阳,月是太阴。合起来“易就是阴阳变化”。《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阴阳中和就是“大易之道”。概括讲就是三句话: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

阴阳中和的“大易之道”正是中华文化之道,是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之后提炼出来的。

国学文化的主干,究竟是什么?目前有三派观点,一是“儒家主干”说,二是“道家主干”说,三是“儒道互补”说。应该准确地说是儒释道三家互补。但互补的焦点在哪里?在“大易之道”,因此提出“易道主干”说。贯通儒家、道家乃至中国化佛家的“大易之道”正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阴阳中和”,表明中华民族有两大精神,就是乾卦和坤卦、阳刚和阴柔两大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乾坤并健、阴阳中和、刚柔并济、儒道互补。

阴阳中和的“大易之道”可用一张图来表示。这张图叫太极图,也叫阴阳图、八卦图、阴阳鱼图。太极图是“大易之道”最完美、最经典、最典型、最形象的表达方式。小鱼头的太极图才是唯一正确的太极图。因为最早的太极图就是对伏羲八卦次序的形象描述,它是可量化的,它的八条半径就是对应从乾到坤八个卦,两个鱼眼就是坎离二卦。

这张图无比形象而准确地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中和”本质。三家都可以在这张图里找到各自的位置。

儒家在哪里?白的。道家在哪里?黑的。因为儒家崇尚阳,道家崇上阴,这里两家不是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而是互补包容、有所交叉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乾卦阳刚的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昂扬向上、变异创新、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勤奋勇敢。道家的基本精神是坤卦阴柔的精神,厚德载物、柔弱虚静、包容宽厚、自然无为、居下不争、谦虚谨慎、以柔克刚。佛家在太极图外面一圈,因为佛家讲究“空性”,有“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万法皆空”等说法。

儒、释、道三家又都在两个鱼眼或者s曲线上。两只鱼眼和s曲线表达了“中”的意思。黑鱼眼是阳中含阴,白鱼眼是阴中含阳,s曲线处在中间。三家都讲“中”。儒家是站在阳刚的立场上讲,叫“中庸”一一“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是站在阴柔的立场上讲,叫“中道”一一《道德经》讲:“万物负阴抱阳,中气以为和”,“不如守中”。佛家是站在空性立场上讲,叫“中观”一一大乘佛教中观派以“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中道)”来解释空性。

简单总结一下,三家都讲“中”: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三家都讲“和”,儒家讲仁和,道家将柔和,佛家讲圆和。儒、释、道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家一一医家(中医) 。从文化背景看,隋唐以后的中医是儒释道三家智慧在生命科学上的最佳体现。当代社会,中医是最能反映中国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唯一还活着的一种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文化形态,医家在太极图的什么地方?在中间的s曲线上。因为中医最讲阴阳的调中致和。“阴阳中和”体现了儒释道共同的价值观,是国学文化的核心价值。

“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与时代精神完全融通。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国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人而言,阴阳中和表现为四个层面,第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第二是人与社会和谐,第三是人与人和谐,第四是人的身与心的和谐。

“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来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者24个字分别针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说的。

24个字的核心在于:自由、平等、公正、和谐。这正是国学文化的精神,也是普世的价值观,是天地之道的具体体现。“中和”就是中正、和谐,中正就是公正。至于自由、平等,正是道家、佛家所提倡的。

()

国学文化的目的就是开悟修心

学习国学文化的终极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修心”。修4个层面的“心”:天地之心、民族之心、组织之心、个人之心。“天地之心”就是天道、天理。中华民族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信“天”,“敬天法祖”,崇敬上天,效法祖先。“天”,有自然之天、伦理之天、哲学之天、宗教之天等层面含义。“天”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是一个人上面一个脑袋,可见“天”的本意就是“头”。后来引申为自然界的最高处。由于“天”是至高无上的,就是为人们敬畏、崇尚的对象。在上古先民那里,“天”已成为为皇天、昊天、天皇。天帝,被神格化、人格化为最高之神。“天”有意识地化生了万物和人,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具有无上的权威。由天子亲自主持的“祭天”成为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

易经第一卦就是乾卦,乾为天,《易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除了最高神的意义外,还有天道、天理意思。天道就是地之道、乾坤之道,就是中华民族两大精神,就是“阴阳中和”:平等、自由、中正、和谐。

“民族之心”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就是国学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组织之心”就是社会实体、机构单位的核心价值观、基本精神。比如企业核心价值、大学精神、城市精神等。“个人之心”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个人的精神信仰。

4个“心”是什么关系?表面上看从小到大、逐层递减的关系,其实是一回事。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其实是天人合道、天人同理、天人同心。

儒家、道家、佛家无论哪一家都讲“修心”。儒家讲“正心”。《大学》讲格物、致和、诚信、正心、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正心是关键,这个“心”就是“仁心”,有了“仁心”才能广开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道家讲“清心”。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道家修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而是“本然”的意思。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之心、虚空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明心就是觉悟,就可以成为佛菩萨。

所谓“修心”说到底就是重塑的信仰、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的过程,大而言之“修心”是国学文化复兴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作者简介:周易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张志哲,张良后裔,祖籍安徽巢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易网络学院院长,上海国学文化中心主任。教书育人,著作等身,是国学传承导师,桃李满天下,声誉海内外。

 

入土为安的风水奥秘

——2012年海峡两岸殡葬研讨会上发言大纲

张志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易网络学院院长

                   上海国学文化中心主任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居住环境。现代人对此称之为生态环境、低碳生活;中国人对此称之为风水。风水分为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阴宅风水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超过阳宅风水,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祸福、荣辱富贵,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阴宅风水的奥秘在于接地气(气场)传递基因,这是个非常科学的领域,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它的精髓在于“土”和“气”。祖先的遗体(骸骨)占上了土地,才能接上气场,传递血脉的基因。民间的所谓“人死安其灵”,是指长辈的骸骨能够得到优美的地理环境安葬,符合风水择吉要求,它所传送的信息平和、舒畅,那感应其信息的子孙,也就能悠然、安祥,并从其中增益身心健康。按照现代说法,还可以通过生物电磁波信息转化功能,繁育出理想的后代(诸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达到“君子夺神工改天命”的优质优生的愿望。关于阴宅风水作用的时效与范围。一般讲阴宅风水都在五代以内影响力大;极少数龙脉真穴之墓,可以影响到数十代一百代。阴宅风水作用的范围大致有三种情况:如果是吉葬,则对所有子孙都有利无弊,而与其相生相合者就会得福较多;如果是凶葬,则对所有子孙都有害,而与其相克相冲者就会凶度加重;如果是平葬,则对子孙的影响稍有差异,与其相生相合者就会平中有吉助,与其相冲相克者就会平中有凶忧。入土为安就是中国老百姓对阴宅风水最通俗、最概括的殡葬说。入土为安的风水,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蕴藏着《周易》文化内涵,而又为广大民众所喜乐闻见。

几千年以来,入土为安的理念在中华民族的习俗中潜移默化,现在它的价值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1世纪当下,海峡两岸老百姓中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即蒋介石与毛泽东这两位已故敌对领袖至今尚未入土为安,一位遗体停放在台北桃园慈湖,一位遗体停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他们都还没有安息在地下,与中华大地气场接不上,所以大陆与台湾暂时不能统一。这个道理就象一位长辈过逝后,灵柩长期停放在家里,没有下葬,那么这个家庭肯定不得安宁,不是为财产争夺,就是为债务负担而争吵……台湾海峡两岸如今的分隔,除了政治主导因素之外,老百姓的这一入土为安的传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蒋介石的遗嘱是要回葬于南京中山陵边上,与孙中山结缘;或回葬于浙江宁波奉化溪口他母亲陵墓边,与亲情结缘。毛泽东生前曾对身边人说,“我死后要葬回老家韶山”。19666月,毛泽东回故乡韶山,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0天。滴水洞景区南北相崎着龙头山、虎歇坪,是毛泽东曾祖父、祖父葬地,其历代祖先亦多葬于这一带。据毛氏家谱记载,元朝末年,毛太华在云南立有军工。明朝初年,毛太华要求来长沙。开始朱元璋不允许,认为长沙一带有帝王之气,不能给他。后来勉强同意毛氏来湖南湘潭三十九都,即现在的韶山定居,成为韶山毛氏的始祖。推算起来,湘毛繁衍到毛泽东这里已有二十代。如果往上追溯,毛泽东应属江南毛氏的第五十六代后人;如果从南都之前更古老的江北毛氏算起,则是第一百零八代后人。历经这么多年,毛氏家族中果然出了皇帝毛泽东。不仅如此,到了20世纪,湖南先后出了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朱瑢基这些帝王将相,说明这一地带确是风水宝地。湘潭市西北部的韶山风景区主要包括韶峰景区、滴山洞景区、毛泽东故居景区。如果站在韶峰上往下看,韶山整个地区就是个天然的太极图。这是大自然的恩慧,也是阴宅风水的奥秘所在。

有人建议毛泽东遗体迁出天安门广场,下葬在北京香山;或下葬在湖南韶山滴水洞他祖坟边上。

最近,我参与了大型阴宅风水规划设计项目,一个是昆明棋盘山地宫,5000亩面积;另一个是义乌太平山寺佛教地宫,280亩面积。在与建筑设计师交往过程中,发现这一代设计师欠缺风水文化知识,对入土为安的民俗不了解。所以他们规划设计过的当今许多公墓陵园,没有中国殡葬文化特色,得不到海外侨胞的认可,国内老百姓也不喜欢这些千篇一律的公墓。现在有必要对入土为安的风水重新认识与运用。否则,我们大力提倡的扫墓公祭、寻根认祖,感恩孝道,都是难以取得应有的效用。

正因为如此,就有人提出历史上的陵园布局,值得今天公墓陵园规划设计者的借鉴。比如,农民和尚出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识字不多,但他一生注重奇门遁甲大师刘伯温(基)的指点,连他死后的陵墓,也十分讲究风水环境,按《周易》格局设计布置,体现出朱明王朝的“天人合一”统治思想。从朱元璋的命理,就可以知道他的帝王之命。我们去看看座落在南京中山陵边的明孝陵,就是朱元璋陵墓。

其床上有天象图,整个明孝陵建筑呈北斗七星形,最上一楼为明楼,其长廊石级共55级,恰是天地之数,朱元璋身后追求“天人合一、魂归北斗”,

有留世诗一首抄录如下:“天地帐墓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伸长腿,恐怕山河一脚穿。”对此诗作如下解释:前一句意为,天为乾卦,地为坤卦,与床上睡的朱皇帝,组成天地人;又意为朱皇帝是掌握中华大地乾坤的人,日、月、星、辰即宋邵康节《皇极经世书》说的日(乾为元)、月(兑为会)、星(离为运)、辰(震为世),乾、兑、离、震四卦,又指宇宙,表示作者连睡觉都要想到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后一句说明他处理国家大事十分谨慎,如果办了错事,那么就怕丢了江山。明孝陵上立有金光闪闪的石碑,写有“治隆唐宋”四字,它是清康熙皇帝巡视南京时专程到明孝陵揭陵的题词,说明康熙对朱元璋治国理念十分赞赏。

根据目前中国大陆殡葬改革的需要,我在昆明棋盘山和义乌太平山策划出符合入土为安习俗的地宫,被投资方和民政部门所接纳。按照阴宅风水的常规,地有十不葬之说:一不葬祖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岗缭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下;十不葬龙虎尖头。

《葬书》里对山不葬也有这样的描述:“山之不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行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因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因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这就是说,没有草木的童山不可以葬;而断山、石山、过山、独山,因为没有生气,也不可葬。而我现在策划的地宫,都回避了这些老百姓认为不吉利、不喜欢的因素,建造在佛教菩萨道场这一风水宝地地底下,不仅有菩萨保佑,还有诵经祈祷,使逝者安祥永息。这样做既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节省占用土地面积,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互联网网络祭祀,迎合时代潮流需要。

见后附件111

 www.gouxuewenhua.net

www.zhouyixyd.com

附件:






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健康!祖国更加富强!


进口博览会场馆的文化元素

201811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的国家会议中心(上海),有“四叶草”之称,它是原来的国家会展中心西厅被改建的,4.2号馆被改建为平行论坛场馆。场馆内采用了不少文化元素,体现“大国风范、海派韵味”。

此前,国家会议中心和平行论坛场馆一直以展会场馆示人,要改造成展现大国形象的论坛场馆,需要提升形象。据介绍,仅国家会展中心场馆,室内改造面积将近5万平方米。

中国文化元素为场馆“精致上妆”。主会场空间构架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形态。墙面和顶部用浅色铝板,层层叠级,用铜条、灯带勾勒,以近似“白描”的手法展现出来“庑殿顶”轮廓,展现气势恢宏的大国风范。

国家会议中心的迎宾大厅取义“绽放”。吊顶造型展现鲜花盛开的形态,中心的铜艺花灯灯光呈现“天圆地方”,有和谐圆融之意,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

迎宾大厅的地面地毯,以金色线条勾勒出“祥云”的图案,以欢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齐赴盛会。“祥云”是经典的中国文化符号,也代表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场馆中还采用了许多传统花卉图案。西厅的主入口金色外墙光影变幻、熠熠生辉,造型灵感源自绽放的白玉兰花,和国家会展中心的“四叶草”理念一脉相承,寓意和谐、生长、欢迎、开放。

为展现玉兰花的柔美形态,外墙几乎全部运用流畅曲线来装饰,用香槟色钛金穿孔金属板进行密拼,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异型支承钢骨架达500余吨,为全国之最。在钛金板的转接件安装中,技术人员对2.2万个控制点位进行了定位,把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钛金板现场安装的单元快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进博会平行论坛的四个会议厅地毯,分别选用“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以“水墨中国”的写意手法体现,展现江南素雅之风,又不失庄重。平行论坛前厅的吊灯,由一根百米长的“飘带”弯曲折叠成一团而构成,展现出“绣球花”的造型。寓意“一带一路”,团聚美满。

   施工中,上海还首次将机器人应用到装饰材料拼装中。为了营造大气磅礴的效果,会场顶面由13米长的复合铝板组装而成。施工团队将工业叉车改造为拼装机器人。叉车前部安装了“手臂”,最多能举高4.5米,还能360度旋转。“手臂”前端装上“夹子”,用来夹住铝板,最多能承载1600公斤,大力无穷。装配式还能进行距离微调,微调精度甚至能保持在0.5毫米的误差内。





谨以此书献给涡阳天静官敕建1853周年(165年-2018年)

 

老子不老天静擎天(代序)

华东师范大学  张志哲

    天静宫是一个古老的宫观,今年整整1 853岁。

    天静宫坐落在安徽省涡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5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天静宫是一块风水宝地,龙的故乡2589年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出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天静宫址,被孔子尊为“犹龙”。

    老子是当今世界最具魅力的历史圣人。老子是一个朴素、厚实、积德、守静、为善、啬俭、柔慈、知止、少私寡欲、谦退无争的智慧圣人

    老子是一个谜,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美国作家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说过,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国外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写的《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至少有70多种译本,其印行数量已超过《圣经》,因此,《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为祀奉老子、传承老子文化,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恒帝梦后拨专款在老子生地始建老子庙。唐太宗李世民拜老子为始祖;唐乾封元年,李治亲临老子庙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隆基钦封老子庙为中太清官,尊为祖庙;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亲临中太清官拜谒,下令大加敕建,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规模宏大,建筑辉煌,蔚为壮观,堪称中华道观之最。元世祖后,再次重建,并根据道教教义更名为天静宫。

    天静宫自进入历史舞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穿越千古云烟,品尽风雨沧桑,历经时间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天静文化元素,融进人们生活的潜意识,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质,与涡阳本土的史前文化、商业文化、涡河文化、民间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叠合交融,构成了复合性、丰富性,可持续性,最终形成了鲜明的主题和个性,这些都越来越吸引国内外道家文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010年3月,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做客涡阳时,表达了与涡阳人民共同分享老子文化大餐的强烈愿望:“我们这儿,有老子故里,还有天静宫,涡阳人民对老子文化有很大的热情,研习、弘扬老子文化精神遗产、老子的智慧,以及他独树一帜的对事物的看法,永远会给我们以参考、启发和享受。”2010年5月,德国著名科普作家雷纳·科特博士,到涡阳天静宫拜谒老子时,竖起大拇指说“太伟大了,    老子!能在老子出生地朝拜老子,我非常幸福,也非常自豪”!    

一个民族要强盛,除了形成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外,还应当构建能够维系民族团结并鼓舞全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厦,没有这样的精神大厦,即使有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难以形成独立、自主、自信和充满亲和力及向心力的强大力量。虽然,要构建这样的精神大厦,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都应当被我们汲取和容纳,但是,任何一幢大厦都应最注重根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而老子及老子文化正是我国传统文化极富生命力的祖根。

    但是,由于老子的时代早已远去,老子的典籍区区可数,研究老子的文献极度匮乏,人们对老子及老子文化的认知少之又少,简之又简,实乃无耐和遗憾。因此,研习老子文化、传承老子文化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更多的人走近老子、了解涡阳、认识天静宫,挖掘内涵,重拾记忆,彰显魅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道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涡阳是老子生地、天下道源、道教祖庭,也可以说,不读懂“天静宫”,就不知“道”之根。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大杰著的老子生地一一天静宫》是一本人文情书,它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探询的目光、极具冲击力的故事和典雅清新的笔触,全景式、大容量、多角度展示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天静宫”,力求在表现手法上,既有历史史话、又有历史风物,既有历史人物、又有历史故事,既有历史事件、又有历史细节,既有对昨天的追思、又有对今天的感悟、更有对明天的展望,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普及性于一体,令人掩卷长思,欲罢不能。

    《老子生地一一天静宫》渴求这样的心灵画面,在清冷的历史天空,我和你,穿行于狭长绵延的时空隧道,往返于历史和现实之间,脚步叩在满是雨痕的旧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身边闪过的是千百年前的老宅、老墙、老树和满是年轮印记的立柱,思绪索绕于天地、阴阳、古今之间,为你疲惫的灵魂找到皈依之所。

    世纪交替,岁月轮回,在生生不息的时光流转中,在深邃遥远的残思断想中,凝结起积淀了数千年的品格,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让我们随着文字的跳动,近距离地审视我们身边的沧桑天静,贴近她的肌肤,触摸她的脉搏,体味那怦然心动的感觉。

    然而,历史的长河,时间的落差,人文景观的融合,需个相当长的过程,决非一本书所能囊括的,《老子生地一一天静宫》也仅仅是剪辑了几个片断掠影,难免挂一漏万。如果读者能身临其境,实地造访,在老子怀抱里重拾记忆,那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老子不老,天静擎天。应王大杰先生之请,为《老子生地一一天静宫》写序,以企弘扬老子文化精神。

2018年8月于上海华师名苑

 

附注:周易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张志哲,祖籍安徽巢湖,汉代张良后裔,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易网络学院院长、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学文化中心主任等,擅长儒、释、道三家之学,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声誉海内外。



上海国学文化中心


当代价值观



宋代范仲淹八百年兴盛家教秘密

广钦大和尚忍辱修行经

国学大师南怀瑾生死观


善知识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一《楞严咒》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愤怒;

  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一《大宝积经》

 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觉林菩萨偈》

《道教神秘解读》和《中华现代高僧》

流通

    《道教神秘解读》近100万字,分七大篇:1经典篇,2神仙篇,3怪异篇,4养生篇,5符咒篇,6灵签篇,7戒律、禁忌篇。全书包括了道教文化的全部内容,材料可靠,见解新颖,是上海张志哲教授在卄世纪花十年心血研究道家的一个成果,为打开道教神秘殿堂的钥匙。定价:899元。

    《中华现代高僧》收录1949之后还健在的高僧143位,既有汉、藏、巴利三大语系的高僧,也有大陆、香港、台湾和国外的中华高僧。本书堪称稀世之宝,价值连城。定价:666元。

国学文化孕育了社会和谐,培植了核心价值,是中国人的信仰源泉。

微信图片_20180301201257.jpg


微信图片_20180301201244.jpg


微信图片_20180301201230.jpg


微信图片_20180301201202.jpg


易学神仙陈抟

张志哲

  在中国道教历史上,宋代陈抟是一位高风峻杰的神仙道士,他不仅德高望重,而且学术渊博,融周易学、老庄学、气功学于一体,在中国文化学术思想史上,堪称大道士、大学者。关于陈抟的生平记载不具体,不详细,只知道他逝世于公元989年,面对于他的出生年代则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他活到200,也有人说他活到180⑵,所以他的逝世年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陈抟生活在唐末五代长期动乱之中,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他隐居山中,并非与世隔绝;他无心从政,却关心国家的安危与统一,表现出“高风峻节”的品格,“信乎前宋一代之异人也”⑶。他的学术思想孕育着宋一代文人学士,北宋道教学者和易学家,大都受益于陈抟。这位易学神仙道士所追求的道,有人认为,是为宋家王朝服务的。这种说法未免太浮浅了,他的弟子种放立碑称陈抟之学,为“明皇帝王伯()之道”。

(一)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唐末宋初人。“希夷先生”是宋太宗给他的赐号。祖籍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一说普州崇龛县(今重庆滇南西培)。陈抟年轻时,博览群书,“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⑷,“诗礼书数及方药之书,莫不通究”⑸。但他于后唐明宗长兴年间(930-934)举进士不第,遂出家为道士。他曾说:“吾向所学,足以记姓名而已,吾将弃此游泰山之巅长松之下,与安期黄石辈论世法,合不死药,安能与世俗辈脂韦泪没出人生死轮回哉?”这是陈抟转向学仙道的自白,所以他“尽其家业散以遗人,唯携一石铛而去”⑹武当山九室岩隐居。服气辟谷20(或说三、五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⑺。他一生摄生修炼,成绩斐然。隐居的陈抟,胸怀大志,关心时局发展。他增揽镜自照说:“非仙而即帝”⑻。《闻见前录》说他“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这里的“南面”之志,是指以天下为己任的“帝王”之志。陈抟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天下没有一个安定局面,摄生修炼也难于进行。所以他“厌五代之乱”⑼,每闻一个朝代的更新,就“频骳数日,有人问者,瞪目不答”⑽,表示出对乱世的愤慨。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世宗召见,问其道术,陈抟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政治为念,夫何留意于小道邪?”⑾世宗十分赞赏他,封为谏议大夫,他坚决不接受。但是,当一听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时候,陈抟兴奋得从骡背上摔下来,大叫“天下自此定矣!”《闻见前录》、《东轩笔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历史文献均生动的记述这一事实⑿。陈抟昔日对乱世的忧愁为之一扫,从此安心“隐华山不复出”⒀。陈抟怎么会知道宋太祖做皇帝后,天下就能太平呢?史书记载了陈抟的有关预言传说。《东轩笔录》说“太祖事周为殿前都点检,抟常见天日之表,知太平自此始耳。”《太华希夷志》说:“先生明《易》深造玄妙之理,视之祸福,物之修咎,其应有如畜龟。”《消摇墟经》说:“初兵乱时,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于蓝以避乱,先生遇之即吟曰:‘莫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上担挑。’”《武当福地总真集》说“五季之事,汴梁见宋太祖而异之曰:‘此真命也。’”这种神话传说,不免有后学故神其人之疑,但作为道教学者陈抟,他研究《易经》,懂天文地理,善相面术,也不能说他的预言没有道理。何况,天下分久必合的客观规律,制约着当时的社会发展。作为栖身玄门道士的陈抟,与宋太祖、太宗关系密切,他为宋家王朝出谋划策的种种说法,也广为流传。从“杯酒释兵权”到“征伐河东”;从济世安民到选定王位继承人,陈抟都起了重要作用。“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开国后第一个中央集权措施,据说是陈抟的建议。《画墁录》记载说“太祖深鉴唐末、五代藩镇跋扈,即位尽收诸镇之兵,列之畿甸,节镇唯置州事,以时更代,至今百四十年,四方无夫之警,可谓不世之功矣。或云,陈希夷之策。”可见这位大道士的洞察能力与政治眼光非常高超。宋太宗对待陈抟更加厚礼,多次召见他,虚心听他的高见。例如征伐河东,是宋太宗时代的一件重大军事行动。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兴国初(976),去问陈抟可否征伐,陈抟不表示意见,实际上不主张征伐,后来果然失败;第二次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陈抟表示赞同意见,后来攻克太原取胜。《闻见前录》记载这一事件时说:“太宗召(陈抟)以羽服见于延英殿,顾问甚久,又问以伐可东之事,不答,后师出果无功。还华山,数年再召见,谓帝曰:‘河东之事今可矣。’”当时太宗要陈抟入朝做官,陈抟坚持要回归山林,于是太宗恳求治国之方,陈抟亲笔写于“远近轻重”四个大字。太宗不甚明了,陈抟解释说:“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这是陈抟对治理天下经验的高度概括,成为统治者的指导原则。又例如选定王位继承人,宋太祖想借助陈抟的相面术,来解决继承人的问题。当皇帝去征求意见时,陈抟善于领会太宗的真实意图,不等见到寿王本人,只见到寿王的两个佣人,就返回报告说,其佣人是贵人,则主人自是大贵人可知。太宗听后大喜,于是争论不休“建储之议遂定”,寿王继承了王位。《东轩笔录》记载得更具体:“太宗以元良未立,虽意在真宗,尚欲遍知诸子,遂命陈抟历抵王室,以相诸王。抟回奏曰:‘寿王真他日天下主也。臣始至寿邸,见二人坐于门,问其姓氏。则曰张昊、杨崇勋,皆王左右之使令。然臣观二人,他日皆至将相,即其主可知。’太宗大喜。是时真宗为寿王,异日张旻侍中,杨崇勋使相,皆如抟之相也。”以这二樁大事上,可见陈抟的神道之术已经直接影响到宋王朝。

(二)

   陈抟道教学术渊博,著作等身。据《太华希夷志》说,陈抟死后,“有弟子曾孙武尊师,因文正范公指教,得《入室还丹诗》于京师凝真院,得《三峰寓言》于太华李宁处士,得《指玄篇》于赤城张无梦,得《钓潭集》于张中庸进士,共三百余篇。乃篡先生传集并养生旨及李真人服饵法”。可惜这些著作,大多散失。如果从内容上讲,陈抟的学术思想可分为周易学、老庄学和气功学三大部分。最能反映陈抟易经学的,是唯一留存的《龙图序》。他的所谓“龙图”,是沟通天人的“桥梁”,天意以龙马负图启示圣人,圣人依龙图象数探求天意。《龙图序》概括讲述中国神秘八卦象数学,集中回答未合之数与已合之位的问题,强调“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次序矣。故自一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于缕也。且若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其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行之”。这就是说,龙图象数,为一连串有次序的排列组合,为天意对圣人的启示。故伏羲则其文以画八卦,“仲尼三陈九卦之义”。《龙图序》在阐明龙图未合、即合之数、位、用的变化时说:“始龙图之未合也,唯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坤之象焉。六分而几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后即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天三幹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音则避寡阳。”对于这种千变万化的神秘之状,陈抟了如指掌地说:“大矣哉!龙图之变,岐分万涂,今略述其梗慨焉。”说明他非常精通阴阳八卦象数之术。从朱震《汉上易解》中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陈抟易经学术思想的内容与师承的关系:“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这就是说,陈抟的易学思想,由《先天图》、《太极图》、《河图》、《洛书》的内容组成,它通过授徒下传,在宋代枝叶繁茂,茁壮成长,种放、穆修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关于这一授受序列见下表:《河图》、《洛书》 :陈抟通过种放→李溉→许坚→范谔昌→刘牧。《先天图》:陈抟得之于麻衣道者,通过种放→穆修→李之才→邵雍。《无极图》;陈抟得之于吕洞宾,刻之华山石壁,通过(种放)穆修→周惇颐(《太极图》)→二程(程颢、程颐)。按着这一序列,我们可以说,因为有陈抟对后学的教益,才有邵著《皇图经世》,刘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周惇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的张载造《太和》、《参两篇》⒁。陈抟在中国易经学术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是相当重要的。陈抟的老庄之学,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留存不足,只能从他再传弟子陈景元的《道德经藏室篡微》和《庄子注》中窥见一斑。陈景元是张无梦弟子,“师事天台山鸿蒙子张无梦,得老氏心印有《道德经藏室篡微》篇,盖庶诸家之精华,而参以师传之谜”⒂。张无梦是陈抟弟子,为永嘉开元观的道士。他“入华山,与刘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希夷先生,多得微旨”⒃。所以陈景元秉师教,在老庄之学上造诣,首先得益于陈抟。陈抟的气功学,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他著有《指玄篇》和《入室还丹诗》,。现存的《阴真君还丹歌注》⒄,就是根据天地方位、五行所属,阴阳交感,四时运转的道理,证明人身脏器(肾、肝、心)部位,修炼的时机、方法和功效,提倡“以身口为炉”,“以官室为灶”,潜心修炼,以达到“上元气结成宝,下元气入昆仑泥丸注为珠,可照三千大千世界”,为仙道的最高境界。陈抟的气功实践,成就了有名的睡功,他认为睡有“睡道”,“至人之睡”与一般世俗之睡是不同的。“至人之睡”是“留藏金喜,饮纳玉液,金门老而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启,苍龙守乎青宫,素虎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五内,呼甲丁以之其时,召百灵以卫其室,然后五神出于九宫,恣游青碧,……故其睡也,不知岁月之迁移,安愁陵谷之改变”⒅。这里讲的“至人之睡”,就是道教的一种内丹修炼法,通过安卧静养,凝神聚气,使元气自运于体内,阳神出游于碧空,所以陈抟自己津津乐道睡功之妙,他作诗云:“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⒆。对于陈抟的惊人睡功纪录,《贵耳集》说:“华山陈真人而隐于睡,小则亘月,大则几年方一觉。冯翊(今陕西境内)羽士寇朝一,事处士得睡之大略,还全神观,唯睡而已”⒇。此说难免有渲染夸张之处,但陈抟以睡闻名,并授予后学,则是事实。他的长寿,活到一二百岁,与他的善于摄生修炼有关。注:⑴ 庞觉《希夷先生传》⑵ ⑸ ⑹ ⑽ ⑾ ⒅ ⒆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统览》卷47《陈抟转》。⑶ ⑻张格《太华希夷志序》⑷ ⑺《宋史·隐逸传》⑼《东轩笔录》⑿《东轩笔录》:“一日方骑驴游华阴,市人相语曰:‘赵点俭作官家。’抟惊喜大小。人间其故,又笑曰‘天下这回定治也。’”《闻见首录》:“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耸云台观居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一日乘驴游华阴,问宋太祖登极,大笑曰:‘天下自 此定矣’。遂隐华山不复出。”⒁《宋史·儒林传》。⒂杨长庚《老子注·序》⒃《天台志》⒄《道藏》成上,159册。⒇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252卷。

作者介绍:周易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汉代张良后裔张志哲,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巢湖忠庙,毕业于复旦大学,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易网络学院院长,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学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声誉国内外,是当代国学文化界领军人物。

 

 

 

国学文化感悟人生

张志哲主讲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因为信仰危机,人们忧虑就多了,种种不必要的忧虑和烦劳,使人们情绪不定,造成
50%以上的病痛。实际上,
40%忧虑是不可能发生,30%是过去发生的忧虑,20%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只有10%才是值得事先考虑的。我们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现代中国人靠什么安身立命?习近平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所谓精神家园就是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信仰寄托的地方。国学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它完全可以开悟中国人的心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一)国学文化就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冲击,日本学界发出了提倡“国学”的呼声。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商议,想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并于次年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当时旅居日本的章太炎主编《民报》时,曾举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将国学看成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主要是章太炎和邓实提出来的。显然这种意义的“国学”就是“中国学”,是针对“外国学”而提出的,“国学”之兴亡与国家的兴亡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定义,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已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国学”如果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可分为六类:六艺(六经)、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中医)。如果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可分为四类: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如果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按照学术流派来说,主要有儒学、道学、佛学以及中医学等。不能把国学仅仅看成是儒学。从传统分类看,经典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经典,是中国原创精神的主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大思想源头,近代儒学家马一浮就说过:“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他说的六艺是大六艺,也就是六经。古文经学派按时间先后排序,将《易经》排在六经的第一位。另一位近代儒学家熊十力则出佛入儒,最后归宗于大易。

(二)国学文化的架构就是一源三流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在玉树,从这里流出三条河: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三流是儒、道、佛(禪)。为什么《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易》在六经中起源最早。传说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伏羲就创作了八卦。目前最早的一个八卦图案是在2006年5月在河南淮阳发现的,是离卦,刻在一个黑陶纺轮上,距今四千五百年。八卦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先有八卦,后有《易经》。《周易》经文《易经》学术界已认定为西周初周文王父子所作,传文《易传》为战国时期孔子所作,从汉代开始历代都有解“易”之作(易学)。《易经》、《易传》、“易学”不仅是“易文化”形成的三阶段,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中意义上说,一部《周易》成书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易经》这本书,是世界四大经典之一。世界四大经典分别代表了四大文化:《圣经》是西方文化第一经典,《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第一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化第一经典,而《易经》作为东方文化的第一经典,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同时也是日本、韩国这些东方民族所尊崇的。韩国国旗就是太极八卦;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大和”就是取自于《周易》:“保和大和,乃利贞”,日本的国教神道教,取自于《周易》“神道设教”。如果将世界文化分为东西文化的话,那么西方文化可以用《圣经》来代表,东方文化可以用《易经》来代表。距今3000年左右(西周前期)成书的《周易》经文过了500年之后导源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及其他诸子百家,也影响了中国化的佛家。从学术源流看,孔子弘扬了《周易》乾卦精神,老子弘扬了《周易》坤卦精神。《周易》不仅是人类轴心时代唯一一本有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经典,而且是唯一一本书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儒家将《周易》奉为五经之首,道家将《周易》奉为三玄之一。西汉末年,也就是公元前后,从古印度传来了佛教,它是从三条道路传过来的一一南传、藏传、汉传。此后,佛教就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到隋唐朝时代,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八个宗派,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我们绝不能说佛家源于《易经》,但禅宗则受到《易经》的影响,禅宗就是印度大乘佛教与中国三玄(易、老、庄)相结合的产物。“一源三流”可分解为八个字:易为主干,三教互补。有人做了一幅对联:“易贯儒道佛,道统天地人”。其中“儒道佛”的“道”是道家、道教;而“道统天地人”的“道”则是“大易之道”。这个“大易之道”不仅深深影响了儒家、道家和中国化佛家,而且影响到了中医理论的形成,如果加上中医,这幅对联应该是“易贯儒道佛医,道统天地人心”。所以说,中华文化表面上出这么多家,实际上是互补的,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国学文化历史长河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用源头的那一泓清泉,聚成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大易之道”构成中华文明的主线和中华文化的支。

(三)国学文化的精神支柱就是阴阳

   中国国学文化精神支柱是“阴阳中和”。《易经》究竟是讲什么的?我们看一看“易”这个字就明白了。“易”字有两种写法,其中一种写法像蜥蜴,蜥蜴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第二种写法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日是太阳,月是太阴。合起来“易”就是阴阳变化。《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阴阳中和就是“大易之道”。概括讲就是三句话: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阴阳中和的“大易之道”正是中华文化之道,是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之后提炼出来的。国学文化的主干,究竟是什么?目前有三派观点,一是“儒家主干”说,二是“道家主干”说,三是“儒道互补”说。应该准确地说是儒释道三家互补。但互补的焦点在哪里?在“大易之道”,因此提出“易道主干”说。通贯儒家、道家乃至中国化佛家的“大易之道”正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阴阳中和”,表明中华民族有两大精神,就是乾卦和坤卦、阳刚和阴柔两大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乾坤并健、阴阳中和、刚柔并济、儒道互补。阴阳中和的“大易之道”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这张图叫太极图,也叫阴阳图、八卦图、阴阳鱼图。太极图是“大易之道”最完美、最经典、最典型、最形象的表达方式。小鱼头的太极图才是唯一正确的太极图。因为最早的太极图就是对伏羲八卦次序的形象描述,它是可以量化的,它的八条半径就是对应从乾到坤八个卦,两个鱼眼就是坎离二卦。这张图无比形象而准确地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中和”本质。三家都可以在这张图里找到各自的位置。儒家在哪里?白的。道家在哪里? 黑的。因为儒家崇尚阳,道家崇尚阴,这两家不是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包容、有所交叉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乾卦阳刚的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昂扬向上、变异创新、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勤奋勇敢。道家的基本精神是坤卦阴柔的精神,厚德载物、柔弱虚静、包容宽厚、自然无为、居下不争,谦虚谨慎,以柔克刚。佛家在太极图外面一圈,因为佛家讲究“空性”,有“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万法皆空”等说法。儒、释、道三家又都在两只鱼眼或者S曲线上。两只鱼眼和S曲线表达了“中”的意思。黑鱼眼是阳中含阴,白鱼眼是阴中含阳,S曲线处在中间。三家都讲“中”。儒家是站在阳刚的立场上讲,叫“中庸”——“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是站在阴柔的立场上讲,叫“中道”——《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不如守中”。佛家是站在空性立场上讲,叫“中观”——大乘佛学中观派以“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中道”来解释空性。简单总结一下,三家都讲“中”: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三家都讲“和”,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儒、释、道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这里还需要补充一家——医家(中医)。从文化背景看,隋唐以后的中医是儒释道三家智慧在生命科学上的最佳体现。当代社会,中医是最能反映中国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唯一还活着的一种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文化形态,医家在太极图的什么地方?在中间的S曲线上。因为中医最讲阴阳的调中致和。“阴阳中和”体现了儒释道共同的价值观,是国学文化的核心价值。“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与时代精神完全融通。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国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人而言,阴阳中和表现为四个层面,第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第二是人与社会和谐,第三是人与人和谐,第四是人的身与心的和谐。“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融通。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来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分别针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说的。这24个字的核心在于:自由、平等、公正、和谐。这正是国学文化的精华,也是普世的价值观,是天地之道的具体体现。“中和”就是中正、和谐,中正就是公正。至于自由、平等,正是道家、佛家所提倡的。

(四)国学文化的目的就是开悟修心

   学习国学文化的终极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修心”。修4个层面的“心”:天地之心、民族之心、组织之心、个人之心。“天地之心”就是天道、天理。中华民族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信“天”,“敬天法祖”,崇敬上天,效法祖先。“天”,有自然之天、伦理之天、哲学之天、宗教之天等多层含义。“天”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是一个人上面一个脑袋,可见“天”的本义就是“头”。后来引申为自然界的最高处。由于“天”是至高无上的,就是为人们敬畏、崇拜的对象。在上古先民那里,“天”已成为为皇天、昊天、天皇。天帝,被神格化、人格化为最高之神。“天”有意识地化生了万物和人,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具有无上的权威。由天子亲自主持的“祭天”成为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易经》第一卦就是乾卦,乾为天《易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除了最高神的意义外,还有天道、天理的意思。天道就是地之道、乾坤之道,就是中华民族两大精神,就是“阴阳中和”:平等、自由、中正、和谐。“民族之心”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就是国学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组织之心”就是社会实体、机构单位的核心价值、基本精神。比如企业核心价值、大学精神、城市精神等。“个人之心”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个人的精神信仰这4个“心”是什么关系?表面上看从小到大、逐层递减的关系,其实是一回事。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其实是天人合道、天人同道、天人同理、天人同心。儒家、道家、佛家无论哪一家都讲“修心”。儒家讲“正心”。《大学》讲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正心是关键,这个“心”就是“仁心”,有了“仁心”才能推广开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道家讲“清心”。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道家修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而是“本然”的意思。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虚空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明心就是觉悟,就可以成为佛菩萨。所谓“修心”说到底就是重塑中华民族的信仰、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的过程,大而言之“修心”是国学文化复兴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高僧传奇百岁遭毒打打入定神听法




编者按: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之世事无常!”今天一段文字翻自《虚云老和尚年谱》事件发生于一九五一年,虚云禅师一百一十二岁。

     1951年3月,虚云老和尚被单独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门窗封闭,不给饮食,大小便也不许外出。日夜就只有一盏小灯,很暗。过了两天,有十几个大汉进来,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及枪械,老和尚说没有,他们就毒打老和尚。先用木棒,后用铁棍,打的老和尚头上脸上身上都是血,筋骨折断几根,一边打还一边盘问。老和尚入定了,他们打得扑扑响,老和尚闭上了眼睛,也不说话。这天连续打了四次,他们以为老和尚快死了,便把老和尚摔到地上,然后离开。侍者等到晚上,把老和尚抱到床上。到了初五日,那帮人听说老和尚没死,就又来了,看到老和尚端坐在床上入定,他们更生气了,用大木棒打他,把他拖下地,十几个人用皮鞋踩,老和尚当时五窍流血,便在血泊之中。他们以为老和尚这回肯定死了,便很得意地走了。到了夜晚,侍者又把老和尚抱到床上,老和尚仍然端坐在那里。到了初十的早晨,老和尚慢慢作吉祥卧躺下了,就像佛涅槃那样,过了一天一夜,没有动静,侍者把灯草放在他的鼻孔试试他的呼吸,灯草丝毫不动,以为他老人家圆寂了,只是老和尚还有体温,颜色也很怡然。两位侍者守着,到了十六早晨,老和尚微微呻吟了一下。侍者见师还活着,十分惊喜,立即扶师起坐,并告师入定已八日整。老和尚答道:“我觉才数分钟而已。”当即令侍者云:“速执笔为我记录,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老和尚缓缓地把神游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的事告诉了侍者法云等人:“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慧寺至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岐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菩萨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菩萨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毋生退却 莲花泥水端坐佛陀

以下还有多句,记不得了;尚另有开示,今不说。 ”


袁天罡与《推背图》

张志哲

    袁天纲,又名天罡,纲通罡,生卒年不详。据传,袁天纲为杨坚之子,生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皇后独孤氏得知出生将其母杀害,女保姆将其抱回袁家,袁氏夫妻寻机逃出京城,投奔蜀地亲戚家,改小天罡姓“袁”。他先授于儒生赵昭,后上峨嵋山拜智仁道长为师,取法号“天罡”,苦学寻龙点穴之术。学成后下山遇李淳风之父李榉与药王孙思邈,遂学术数、医术,广为百姓排忧。唐初为军师之一。武德初,任邛州火县令。贞观时,奉令测王气,由长安出发入蜀,行至阆中,果见蟠龙山山系小潘龙山之右侧鞍部有王气。遂在此凿断石脉,水流如血。世人称其地为锯山垭,形迹至今仍隐约可见。此后,袁天纲于蟠龙山修建观星观,并在堪天舆地实践中,发现阆中是风水宝地,他毅然放弃高官厚禄,隐居于阆中,潜心研究天文术数、寻龙步穴亲自选定天宫之观稼山“麒麟奔太阳”穴,为自己的归宿地。袁天纲是唐益州成都人,尤擅相术,与李淳风共同编撰《推背图》。早在隋炀帝大业元年,袁天纲到洛阳为杜淹、王圭、韦挺(窦轨、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等名流相面,所决祸福,无不应验。杜淹被唐太宗引用,做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袁天纲对王圭说:“你‘三停’成就,‘天’、‘地’相临,十年后可做五品要职。”王圭在唐太宗时,先任谏议大夫,嗣为侍中最后与房玄龄、李靖、魏征等同秉国政。袁天纲又对韦挺说:“你面似大兽之面,对朋友忠诚,将来必得友人帮助,先做武官。”后来韦挺也做了御史大夫等高官。杜、王、韦3人,《唐书》都有传。天纲还对这3人说:“二十年后,恐怕你们都会遭到贬谪。

不过,时间不会长,又可回到朝廷。”武德初,3人都被流放过,他们在成都与袁天纲重逢,对袁说:“袁先生在洛阳所说都很灵验。不知今后何如?”袁说:“你们的‘骨法’比以往更好,今后一定同享荣华。”3年后,即武德九年,杜淹等3人在首都长安听说袁天纲入京,就约定齐去拜访。袁对杜说:“你很快就会任三品要职。至于年寿,就不是我能够预测的了。王、韦两位稍微迟一点,也可得三品官,寿命也会长,不过晚年仕途并不怎样称心如意,尤其是韦公更加不遂心。”杜淹死于贞观二年,距这次相面,不到两年,王圭因不设家庙,受到弹劾。在相学史上,令袁天纲垂青史的则是对幼时武则天相面的事。武则天还在摇篮里的时候,袁天纲到她家中,对她母亲说:“从太夫人的骨相来看,必生贵子。”于是,做母亲的把儿子都叫来一一细看。天纲指着武元庆、元爽兄弟说:“这两个是保家之子,可做到三品官。”又看过韩国夫人说:“这女子也是大贵之相,但不利

于夫。”这时,乳母抱武则天来,身穿男孩衣服,天纲一见就说:“公子神色爽朗、高明,顷刻之间不容易作出决断。叫他下地走几步让我看看。”乳母把武则天放在地上扶着坐位走了几步,天纲又要他张开眼睛。这时,不觉大吃一惊,说:“这位公子眼睛像龙,脖子像凤,贵极了!”一边说,一边仍在左顾右盼地看着武则天。最后,袁天纲表示非常惊奇地说:“倘若是女公子,将来一定会做女皇帝。”袁天纲还发明“神数称骨法”。他认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其重量都有具体规定,只要把年、月、日、时重量加在一起,便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总重量,把总重量对照《称骨歌》,便能知晓自己一生的命运。在四川阆中天宫院的“袁天罡神数称骨塔”,造型独特,取天地人三才合一之意。塔顶日月象征天;塔身分裂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及重量,象征人;塔座上十二生肖,象征地。袁天纲的名气越来越大。贞观八年,李世民派人传令召见他。天纲来到九成宫,朝见太宗皇帝。当时岑文本在旁侍立,太宗要天纲给岑文本看相,天纲说:“舍人,‘学堂’成就,眉毛长过双目。文章才华,闻名全国;而且头上生骨,但尚未完全成就,倘若位至三品,恐怕损害年寿。”后来岑文本任宫中书令不久,就去世了。就在贞观八年这一年,张行知、马周同去拜访袁天纲,询问前途之事。天纲说:“马侍御‘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加以背如负物,自是富贵之相。自近代以来,君臣相投合,很少像马公这样的。但面带赤色,命门却现出暗色,耳后骨又未隆起,耳无根,依相法,只怕不是享高寿之人。”马周后来做到中书令兼吏部尚书,48岁就死了。天纲对张行成说:“你面上‘五岳四渎’成就,‘下停’丰满,得官虽然较迟,但最后必居宰辅。”张行成晚年果然做到尚书右仆射。以上这些找袁天纲看过相的人,都是唐代名臣。史书上对他们的事迹均有记载。袁天纲相术之精,言必有中,而且还把相法当面说给看相的人听。有一次,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母舅申国公高士廉问袁天纲说:“你今后做什么官,自己相过吗?”袁天纲说:“我的相和命,自己早知道。今年四月,即将去世。”果然四月间袁天纲就与世长辞了。据《新唐书·艺文志》子部五行类录有袁天纲《相术》7卷,《相术要诀》3卷。特别值得提的是,袁天纲与李淳风是唐太宗贞观年代的最著名的相术大师,不仅受太宗皇帝密诏,而且提醒李唐朝廷将被女皇取代。他们编撰有中国历史宿命论经典著作《推背图》,预测唐以后二千年的中国与世界大历史的趋势,隐显于象数易学和图书易学之中。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易学象数大战略大预测学,至今很少有人研究推背学,更很少有人了解《推背图》。长期以来,由于《推背图》出版印数少,一般人见不到,即使有藏者,也视为奇宝,轻不外传,再加上该图文奇奥难读,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推背图》一直吸引着无数好奇而迷惑的人们。有人认为它是大预言家的“绝密天机”;有人认为它是“天命论”.“宿命论”的

       大集成。《推背图》究竟是什么书?应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还其本开面目。 隋末唐初的袁天罡.李淳风同在贞观时期,预测到李唐王朝将亡在武才(武则天)女身上,因此深受唐太宗的器重。他们探讨《周易》,预测天地间的事物,用图像做暗示。根据《推背图》第60图像分析,《推背图》是李淳风.袁天罡编撰的。传说,李淳风聚精会神地画图,袁天罡默然地站在他背后,当李画完最后一幅图像时,袁从背后推了一下李的脊背说:“别推了”。随即吟了一首诗:“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知推背去归休。”于是2人去对弈了。因此称这本预测像图为《推背图》。

实际上,《推背图》的萌芽可能是在李渊.李世民父子推翻隋朝过程中需要造舆论而形成。李淳风.袁天罡打着姜太公.严子陵名义续解的《乾坤预知歌》说:“二百年来九番换,天下却无真主管,耳东入国又离乱,南隔长江北隔关(指东西晋南北朝),水龙木易承天命(指隋文帝杨坚),十八鲤鱼(指李氏)跳出来,方得江山归一统”。到宋朝,对《推背图》加以修改补充,用李淳风之名增补的《藏头诗》说:“四十年中有五大猪更递为君(指五代梁.唐.晋.汉.周),唐家血食尽矣,天下非唐有矣。太宗曰:‘此后有何君出焉?’淳风曰:‘有真龙降世,再走随小月(指繁体字“趙”,即赵匡胤),阳火应运,木时戴帽(指“宋”字,即建立宋朝),天时之交运,岜斯世之开朦胧。礼乐作教兴,兴真太平,有逝之世也。’”农民起义军同样用《推背图》造舆论,李自成军事宋献策续写《推背图》,新添了明代刘伯温的《烧饼歌》说:“万子万孙叠叠层层,祖宗山上贞依行(指崇祯皇帝),将相不方朝天阙,十八孩儿滩上生。”明朝版本《推背图》第37像,庚子风雷盖中画上一猪,猪身上骑着一美女,山下有十八个孩子,其中一个用箭射美女。其意是朱将亡(美女为红颜.猪和朱谐音),李将立(十八子合为李)。而明朝另一个版本的《推背图》是画着一座城门,城门里有一匹马半进半出,显然像一个“闯”字。四句讖语是:“马迹北阙(指闯王李自成),犬数西方(指张献忠);八九数尽(八九相加是十七,指明王朝十七世),日月无光(指明朝亡。)”到了清朝,又将《推背图》第37像图改为“黄牛背上负一绿头鸭,”其意是指甲子.乙丑年之后寅卯年(1644年)清兵入关就顺合天意。 由此可见,自从唐代李淳风.袁天罡编写的《推背图》之后,随着统治政权的兴衰,朝代的更替,而《推背图》的像图就会有不断的变化。现在流传下来的《推背图》绝不会是一种样式的版本,而一般又认为民国四年(1915年)版《推背图》较为齐全。《推背图》中图文下的金圣叹批注,应该是真的,因为金圣叹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他通晓文史,喜欢发表意见,曾对《三国演义》.《水浒》.  《西厢记》等著作作过批注。《推背图》在批注历史人事时,直言不讳,也符合金圣叹的人文性格。他对清朝以后的事,又心有余悸,不敢直言。列如金圣叹在第41像批注说:“以后图像系先师隐秘铃记,均未能忆度也。”他说得委婉,但难言之苦尽在其中了。《推背图》之所以艰涩难懂,使人迷惑不解,是因为它用隐语方式,即用字迷.指示.会意.八卦.谐音等形式表达的。为什么说李淳风、袁天纲的《推背图》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划时代巨著呢?我们仅从《推背图》第322、32、44象比较看习近平马英九时代台湾海峡两岸和平局势。2006年马英九遇特支费案遭检举而遇政治生涯最低谷时期,我们指出:特支费问题无论以何种方式终结,都无法阻挡马英九2008年之胜出。其易学依据就是第44象未济 之正、覆、旁通、互卦共有八离 、八坎、坎  离皆马之象。《推背图》以坎离作马象不仅表现在第44象中,在第44象之前的第22、32象亦有印证。

     第22象睽卦 之互卦为既济 ,《说卦》为马,离居午地亦为马,图示如下:

第32卦井卦  ,上坎 为马,互离 亦马,图示如下:

      《推背图》第22、32、44象皆以坎 离 为马象,表现了其以象数易学构建其理论时在逻辑上的高度一致性。由此而知,马英九会有一个完整的任期2012年大选取胜,即第二任。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问题,《推背图》以未济 推出“双羽四足”,“习”有双羽,“马”有四足,“双羽四足”将是对两岸领袖最形象的表述。第四象[白头翁]亦为[习]字象。习近平当然顺利接任大陆中共最高领导的班。第44象未济 ,水火不容之象,象征两岸对峙。 互、通、覆卦既济 ,水火既济之象,象征两岸和解。坎为习、为平。离为马、为九。故“双羽四足”为“习马”会的局势,但因为马英九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两岸和平局势将受到影响,国共两党领导人改为习朱(朱立伦,国民党主席)在2015年5月4 日于北京会见。《推背图》将习马之时代接于第43象邓小平时代之后,足见其二人气象和格局。从“双羽四足”“双羽”在前和整个44象来看,习近平很可能是习马时代海峡两岸和平协定的倡导者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强势。至于所遇第46象亦希望与民通融达变,全民和谐,革故鼎新,体现其“权为民所赋”之梦想。像数易学中所谓数,是指大洐之数,策数,天地数,河图数,先天数,后天数,甲子数,五行数,干支数等。《周易.系辞上》说:“三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象。”作为唐贞观时代的数学家与天文星像学家李淳风在中国象数易学史上绝对是高手,他与袁天罡编撰《推背图》中的每一个像都是“极其数”而定的“天下之象”。图书易学作为易学史上最重要的易术流派始于宋代,北宋初年华山道士陈抟,通过对《周易》的研究, 制出《河图》.《洛书》.《先天图》.《无极图》等,其图不仅与《周易》卦爻相符合,而其阴阳与奇偶也相对应。从陈抟到清末杭辛斋易图达数千种之多。图书易学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图谱的形式独辟蹊径,探颐索隐,试图求索和表达易学之精义奥蕴。图书易学在宋代以前只能看到非常零散且有限的文献记载,如《尚书.颐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赞》:“河图命包,洛出赐禹,八卦成列,九畴由叙。”此后至宋千年这一方面记载几乎找不到有文献了。而《推背图》60图像皆源于《周易》,图图精妙,像像绝伦。它上承河洛,下啓两宋图书易学。由此可知,《推背图》是象数易学的经典和图书易学的里程碑。它的一字一句,一图一画均源于《周易》。它实际上是两汉象数易学的终极,也是两宋图书易学的开端。是世界上少有的划时代象数巨著,说明《周易》价值连城。

(注:本文系《中国相术》第八章第七节改写而成)

作者简介:

周易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张良后裔、当代国学导师张志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网络学院院长、上海国学文化中心主任,擅长儒、释、道三家之学,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声誉海内外。




     上海五大富豪面相点评        

 

 张志哲 


人们常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姓名五教育”。此乃有理之谈!人的命局是有定数的,但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人还是有一定的伸缩可能,故人生奋斗不可没有。命理师就像心理咨询师,帮助您调整心态,指点防范将会产生的问题。

人的命与运就像车与路的关系。车有好坏之分,命有高低之格;路有好坏之分,运有起落。风水命理师起的作用就是调节流年运程,寻找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机。而面相学家们认为,人相由心生,凡一生命运从面相即可反映顺逆凶吉。面相与命理虽然表现途径不一,但是原理相同,殊途同归。

著名企业家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成功者的面相反映如何?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坎坷是否从领导人面相上可以看出?他们目前的运程和将来的发展怎样?何时是他们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期?面相命理其中玄机何在?对此,我们曾经从上海企业界挑选5位社会知名度高的富豪——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仲盛集团董事长叶立培和农凯集团前董事长周正毅,对他们的面相试做点评。信则有,不信则无。故公布于世。

 

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

196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1991年,24岁的王均瑶开辟了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温州到长沙的包机航线;1994年进军乳品业;1995年在整合航空和乳业的基础上成立均瑶集团,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1999年12月,王均瑶把集团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2000年投资建设湖北宜昌当阳乳品基地;2002年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责任有限公司;2002年以5.5亿元投资建设上海徐家汇“均瑶国际广场”,后创下楼价暴涨近一倍的  佳绩,未经考证的说法是此事拉动徐家汇地区的“烂尾楼”价格全线上浮15%左右。但是风水布局上未听信我们的忠告,而埋下丧身之祸。

   均瑶集团的业务主要由两大板块四个行业组成;第一板块为均瑶集团传统的代理客户包机旅游等航空服务业务和乳业;第二板块主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项目投资业务,包括置业和参股武航。其中,集团的乳业板块当时已顺利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当时,均瑶集团拥有资产25亿元,集团年销售额为35亿元,其中乳业占据大约15%,宾馆、旅游、航空物流和航空票务占据剩余的85%。

点评(根据图片)

从时运上看,王均瑶在温州的一段做得不错,此人有佛缘。他当时正在走“眉毛运”,天庭不错,下鄂稍差,脸颊部分欠饱满,文昌部位不够理想,读书运稍差,但是脑子很聪明,鼻子周正,鼻廓有肉,主财运旺盛,故财做得比较大,一般是以外财为支柱,即利用别人的资金运作。颧骨和鼻梁三山对称,眼睛有神。两耳后贴耳垂大,是个孝子。在42岁走到“山根运”时,事业方面可能遇到阻碍,同时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面相心善,在企业管理方面以意气用人,家庭观念比较强,这可能是导致失利的原因所在。气势格局显现在地产方面能有所发展,而综合性的运营则需要能人相帮。他是被人拖累(含财富)因癌病而死。

  

 

 仲盛集团董事长叶立培    

1994年出生。2002年中国富有榜第5名。主要从事行业为房地产,财富48亿元。数学老师出身的叶立培擅长适时出击,他于1979年移居澳大利亚,并通过在当地做贸易获得了“第一桶金”。1989年地价触底度,他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深圳房地产业。叶立培很早意识到上海对于高端住宅的巨大需求,便将其商业重点转移到自己的家乡并成功地完成了几个项目的开发,在上海拥有“名都城”等著名地产项目。

点评 (根据图片)

    叶立培所贵之处在于整个五官相比较圆滑,天庭饱满,两眼有神。鼻子代表财星,鼻梁骨隆起,此人财大,名气不小。嘴大容权,四方海口,人中宽敞,能容四方之财。公司下属应有多家分公司。山根宽大明亮,起家早,应该在27岁就开始了。两眉间能容下二指,肚量大,必能干大事,但中间遇过阴碍。运走在两嘴之间,腾蛇起雾恐有事缠身。下巴处有暗影稍差。脸形呈“金”形,晚年适宜做金银首饰,珠宝行业。适当时候可以(金盆洗手)  休息不干了。  

 

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

1973年出生,现年40岁。在2003年在“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上,他的身价是40亿人民币,并且预测盛大当时依旧能保持50%到100%的增长率。盛大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在5亿美元以上。

点评 (根据相片)

陈天桥很早起家,但中途波折,在25岁上就该起了,因两眉毛略有差异,一直拖到29—31岁期间。他走的是“天庭运”,天庭饱满,事业能做出名气,但当时实力还不够。两眼有神,但鼻梁不是太高,所幸鼻子长得圆滑。从38岁至45岁“颧骨运”运道最好,人生达到顶峰。上市问题可能会遇到阻碍,往东南或是西南方向发展可化解。37岁有个好的转折,好运一直行到44岁之后,但应该转型。目前盛大文学网络非常火红,但毕竟是虚拟行当,是否应该向旅游文化景观方向努力,这是既有自然资源又有文化底蕴的产业,今后不亚于地产、矿产,是个非常看好的创意。他在美国的上市已经退出,准备借壳回归A股市场,晚年颇佳。

 

复星集团董事长  郭广昌

1967年出生,被称为浙江省“东阳三牛人(楼忠福、徐永安)”之一。2003年“福布斯中国百富榜”第13名。主要行业为房地产、医药、零售保险。拥有资产3.6亿美元。1989年郭广昌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做团委工作;1992年“下海”创业,选定以开发治疗与中国人相关的疑难杂症的基因工程新药作为主攻方向。经过6年的努力,复星集团先后研制开发了一系列基因工程新药,成为拥有国家一、二类基因工程新药和检测产品生产权证最多的企业。现在复星集团总资产已到324亿美元,涉及国内外上市公司三十多家,为中国最大民企业之一。他的目标使保险资产及财务管理规模各达一千亿美元。

点评 (根据相片)

郭广昌鼻头发亮,从相上看,他第一个红运能到51岁。但早年坎坷,约31岁而起,37岁发达,后来几年得势。两眼下凹,投资有不利的项目,在策划过程中容易失算。三山搭配,聪明,办事果断。在48前后或许遇到麻烦破点财,所幸对人生影响不是很大。把握好最近几年或许能安享一生。周围有贵人相助,驿马骨起,主离家发展。从文昌位看,两次上学。晚运可以,在婚姻方面早已有变情离婚。

 

 

农凯集团前董事长  周正毅

1961年出生,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主要行业为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金融,2002年资产3.2亿美元。周正毅在香港、上海的商场中打滚逾20年,曾自豪地表示“我有至少逾150亿元”而名噪一时。周正毅17岁投身社会,曾经营云吞面店、卡拉OK,1994年与毛玉萍一起在上海开设“阿毛炖品”,每年获利1000万元,赚取平生“第一桶金”。1995年,投资5000万元购入国企内部职工股,至国企上市后卖出,赚取2亿元。1997年,周正毅趁亚洲金融风暴投资香港多只蓝筹股,从中赚取数亿,其后将资金调返上海,成立农凯集团,主攻房地产,总资产一度达人民币120亿元。他又与杨受成旗下英皇珠宝合作,在上海开设两间英皇珠宝钟表店。2001年和2002年,他在香港一口气购入盈荣及国浩地产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2003年5月,周正毅因涉嫌经济案件被捕,判刑3年,释放过,他在黄河的路的(阿毛炖品)也恢复营业,但在2007年(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件)之后,又重新被捕判刑。

点评 (根据相片)

周正毅两额高耸,命带华盖星,额头发黑不够明亮,两耳招风,两眼眼光太利,均是不利之相。财大但以名义之财居多,他当时走鼻运,麻烦事较难解决,估计10年之后方得平安。所幸鼻头有点发亮,但下颚太尖,晚年肯定孤独。性格自傲,但女人之言能听一二。名字中正字用得好,故中年发达,毅字太利,但总体3个字的格局不配,低格与人格相克。他一生中的大起大落总是难免的。

本文是中国相术书的第十章

作者简介:周易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学传承导师,汉代张良后裔,张志哲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原上海易经学会会长,周易网络学院院长,上海国学文化中心主任,擅长儒、释、道三家之学,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声誉国内外。

网址:www.guocuewenhua.net









 




发表评论:

验证码
admin
弘扬国学文化正当时,给力赞赞赞
admin2018-7-13 10:30:41 回复
欣赏好文章
这么多好东西,值得学习。
欣赏好文章2018-7-15 10:14:58 回复
国学文化
赞赞赞
国学文化2018-7-20 17:48:37 回复